新闻动态 NEWS

战“疫”场上的“娘子军”——来自大竹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的“护士日记”

2020-02-14 216
分享到:


 

潘婷,25岁,大竹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。“新冠肺炎”疫情发生后,作为第一批抗疫队员”,在隔离病房这个最危险的抗疫腹地中整整坚守了12天。

杨霜,27岁,大竹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,接到抗疫命令时毫不犹豫奔赴抗疫“战场”,冲锋在阻击疫情的“最前线。”

 

潘婷:勇当阻击疫情的“排头兵”

“作为一名感染科的护士,在这个时候我必须勇敢的站出来,这是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。”1月22日,我接到科室罗主任打来的电话,罗主任说医院成立了新冠肺炎隔离病房,需要组建第一批抗击队员,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并于当天正式进入隔离区。

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,我每天都要穿上一层又一层的防护装备才能进入隔离病房,每次进去都要在里面待上五六个小时,而每进出一次后就要进行二次消毒和防护服更换,考虑到医院防护物资紧缺,我们担心上厕所会浪费防护服,因此每次进入病区前,都不敢喝太多水。同时,还要克服视物模糊、闷热缺氧的困难,保证每一次穿刺的成功。除此之外,因为患者没有家属陪护,我们不仅要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,还要担任患者的生活护理。

记得有一天上午,护士站突然接到罗安云主任的电话,他焦急地说:“你们准备一下床位,马上接收一位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,病人偏瘫,行动不便,一定要做好防护!”放下电话,我立马来到更衣室,将口罩、帽子、护目镜、鞋套、防护服、面罩一整套穿好,穿得太厚,我感觉呼吸都很费力,护目镜起了雾,看东西都是模糊一片,连走路都需小心翼翼。进入病区后,铺床,准备生活用品(牙膏、牙刷、纸巾、水等等)、消毒机,做完这一切,已是大汗淋漓!一切准备就绪,接着便是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把病人扶入病房,给病人更换口罩,协助患者躺上床,穿上纸尿裤,讲解病情相关知识,安抚病人的情绪,教会病人使用呼叫铃,协助患者服用口服药,抽血并协助医生采取咽拭子。随后清理病房垃圾,做好所有病房及走廊的消毒工作。这一切做完之后,我才来到缓冲间给自己消杀,脱下被汗水浸湿的衣衫、护目镜和厚重面罩,当我看着镜中的自己,才发现面部已经被压出了深深的印痕……

 

杨霜:舍小家为大家的“医务兵”

我叫杨霜,今年27岁,是大竹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一名护士。当我在家中接到需要到感染科隔离区支援的电话时,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,而在一个不经意的转身,我看到了母亲同女儿嬉戏的场景,让我想起了“您陪我长大,我陪您变老”这句话。是呀!对于幼弱的女儿,这时何尝不是最需要我的时候。但是,我深知有“小家”必须得先有“大家”的道理,面对组织的召唤,像这样舍弃小家的勇士何其千万。我跟母亲说:“我要去抗疫一线工作了,女儿只有你帮我照顾了”。妈妈经过思想上的一翻挣扎,最后只给我说了一句:“你要注意安全。”

2月3日,我随第二批抗疫队员一起进入到感染科隔离病区正式投入战斗。我们隔离病房里有一位偏瘫老爷爷,我去做操作时这位爷爷告诉我,他的儿媳妇就是得了新冠肺炎,老伴和儿子都被隔离了起来。小姑娘,你们救救我!救救我!我说:“爷爷,您不要着急,我们会尽全力救治您,请您相信我们”。爷爷放心的点了点头,眼睛里尽是泪花……由于单间隔离,爷爷的生活起居均由我们照顾。这位老爷爷心理压力很大,每次进病房都问我:小姑娘,我的结果什么时候出来?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?看着爷爷充满恐惧且期待的目光,我的心里莫名的难过。家人的隔离,加之肢体活动不便,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巨大创伤,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就是雪上加霜。有一天,爷爷将大便解于身上,他很着急,我立马为爷爷更换纸尿裤并用消毒湿巾为其擦洗身子、更换衣物及床单,将大便做消毒处理。一番处理之后,爷爷激动的说:“谢谢你,谢谢你”。那时我的心里犹如一阵暖流经过,是啊,病人的理解是我们医务人员前进的最大动力。

确诊患者集中收治转院那天,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及床单全都要严格消毒处理,在病房时间就更长了,口罩,护目镜压住了我的鼻翼,呼吸困难,心跳加速接踵而至,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。

此时,已是我离开家近一个月的日子了,初为人母的我每次半夜醒来只能看看母亲发来的女儿的视频,视频那头,女儿在跑,嘴里居然还在喊妈妈,妈妈……

 

笔者感悟:随着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,越来越多的竹医巾帼英雄奔赴到战“疫”前线,她们当中有处于热恋中的“90后”,有刚为人母的年轻妈妈,更有新婚的年经护士和返聘上岗的老资历医生,她们在接到一线工作任务时,没有任何犹豫,义无反顾踏上工作岗位,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女性勇于担当、不畏生死、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,彰显出竹医勇士的责任与担当。相信在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,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,我们定能取得最终胜利。